在數位廣告領域,Google展示廣告網路正面臨一場由AI技術驅動的革命。根據Google媒體實驗室資深總監Michael Bailey的最新分享,Google已成功將AI技術整合至廣告的核心運作中,從廣告創意生成到受眾定位,再到動態出價策略,AI的應用正在重塑廣告投放的效率與精準度。例如,Google利用AI模型分析廣告素材庫中的50多種特徵,並透過預測模型評估新創意的效果,準確率已達70%。這不僅大幅降低了廣告測試的成本,更讓行銷人員能夠即時優化廣告策略。
隨著第三方Cookie的退場與隱私權法規的日趨嚴格,傳統的受眾定位方式面臨挑戰。然而,AI技術的進步為行銷人員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,例如預測性受眾模型與情境定位技術。本文將深入探討AI技術的融合應用,分析2025年的最新趨勢,並提供實戰策略,幫助企業在隱私權時代下仍能精準觸及目標受眾,提升廣告成效。
透過AI技術大幅提升了廣告投放的精準度。Google媒體實驗室開發的AI工具能夠分析廣告素材中的多種特徵,包括視覺元素、文字內容與音訊特徵,並將這些數據與過往的廣告效果進行比對,從而預測新創意的表現。例如,AI可以識別出「品牌標誌位於右上角」或「含有明確行動呼籲」的廣告更容易吸引點擊。這種數據驅動的創意優化方式,讓行銷人員能夠在廣告上線前就預測其效果,減少無效投放的浪費。
在受眾定位方面,AI技術的應用讓GDN能夠突破傳統的第三方Cookie限制。Google的內部原型顯示,透過第一方數據與預測性AI模型的結合,廣告主可以識別出高潛力的新受眾群體。例如,AI可以分析現有客戶的行為特徵,並尋找具有相似特質的用戶。這種方法在早期測試中已實現72%的增量成果提升,同時降低43%的成本。
動態出價策略則是AI技術的另一項關鍵應用。GDN的智慧出價系統能夠即時評估廣告的競爭環境與用戶意圖,自動調整出價以最大化投資回報率。例如,當系統偵測到某個用戶的轉換機率較高時,會自動提高出價以確保廣告展示;反之則降低出價以避免浪費預算。這種數據驅動的出價策略,讓廣告主能夠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。
許多廣告主面臨廣告成效不佳的問題,而AI驅動的受眾訊號技術正是解決這一挑戰的關鍵。Google的績效主管Maria Stroe指出,行銷人員可以透過兩種策略優化受眾定位:一是將高價值受眾(如放棄購物車的用戶)直接導入廣告活動,讓AI學習這些用戶的特徵;二是利用受眾訊號專注於獲取新客戶,例如透過類似受眾擴展(Lookalike Audiences)技術。
實務上,受眾訊號的應用需要結合第一方數據與AI模型的動態學習能力。例如,一家電商平台可以將過去30天內的購買客戶數據上傳至廣告平台,AI系統會分析這些用戶的行為模式,並在展示廣告網路中尋找具有相似特質的潛在客戶。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廣告的相關性,也避免了對第三方Cookie的依賴。
第一方數據是廣告成功的另一項核心要素。Google的實驗顯示,當廣告主將第一方數據(如網站訪客記錄、CRM資料)與AI預測模型結合時,廣告的轉換率可顯著提升。例如,AI可以分析高價值客戶的共通特徵,並預測哪些展示廣告受眾最有可能轉換。
為了最大化第一方數據的價值,行銷人員應確保數據的品質與結構化。Google建議廣告主定期更新客戶數據,並將其分類為明確的受眾區隔(如新客戶、忠誠客戶、流失客戶等)。AI模型則會根據這些區隔動態調整廣告策略,例如向流失客戶展示限時優惠廣告,而向新客戶強調品牌價值主張。
Google推出的AI創意工具如Veo(影片生成)和Imagen(影像生成)正在改變廣告的製作流程。這些工具允許行銷人員透過簡單的文字提示生成高品質的廣告素材,大幅降低了創意產出的時間與成本。例如,一家時尚品牌可以輸入「生成一組夏季洋裝的動態展示影片」,AI會在幾分鐘內產出多個版本,並自動優化色彩、構圖與行動呼籲。
這些AI工具的優勢在於其學習能力。它們會分析平台上的高成效廣告特徵,並將這些洞察融入新創意中。例如,如果數據顯示「包含模特兒笑臉的廣告轉換率較高」,AI會在生成影像時自動加入此元素。這種數據驅動的創意優化,讓即使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也能製作品質媲美大型品牌的廣告。
動態素材組合(Dynamic Creative Optimization, DCO)是另一項重要趨勢。AI系統會根據用戶的即時行為,自動組合廣告中的標題、圖片、描述與行動按鈕,以創造個人化的廣告體驗。例如,對於一位價格敏感的用戶,AI可能會強調「限時折扣」的訊息;而對於品牌忠誠者,則可能展示「獨家新品」的內容。
基於價值的出價(Value-Based Bidding, VBB)是效果最大化廣告(PMax)協同運作的關鍵。Google績效主管Denis Dautaj指出,VBB允許廣告主根據客戶的終身價值(LTV)而非單次轉換成本來優化出價。例如,一家高級家具品牌可以對高淨值客戶設定更高的出價,即使其轉換率與普通客戶相同。
VBB的成功實施需要堅實的數據基礎。廣告主應確保其CRM系統能夠追蹤客戶的長期價值,並將這些數據整合至廣告中。AI模型則會分析這些價值訊號,並自動調整GDN與PMax廣告的出價策略。實務上,採用VBB的廣告主平均可提升14%的轉換價值,同時維持相同的廣告支出回報率。
跨管道歸因是與PMax協同的另一項挑戰。傳統的最後點擊歸因(Last-Click Attribution)往往低估了展示廣告的貢獻,因為它們通常位於轉換路徑的頂端。Topkee透過TAG追踪系統深入分析用戶行為數據,結合Google多媒體廣告的廣泛觸及能力(覆蓋全球超過90%網路使用者),能更精準識別展示廣告在轉換路徑中的實際價值。我們的AI驅動數據分析不僅評估直接轉換,更能辨識廣告如何影響後續廣告平台互動。
在邊際分析層面,Topkee的TTO CDP提供完整自動化數據追蹤,透過週期性報告精算每增加一元預算所產生的增量收益。當數據顯示在特定時段邊際高於其他時,系統會自動調整預算分配至效率更高的管道。這種動態優化機制配合專業顧問的投放分析,能突破傳統管道孤島思維,提升整體廣告投資回報率。同時,我們提供的轉化報告與投資收益率分析,能持續驗證跨管道歸因模型的準確性,確保預算分配決策基於真實數據而非推測。
隨著第三方Cookie的退場,廣告主必須轉向隱私權友善的替代方案。Google正在推廣的隱私沙盒技術(Privacy Sandbox)是一項關鍵解決方案,它透過「主題API」(Topics API)等工具,在不追蹤個別用戶的情況下仍能實現受眾定向。例如,系統可能識別某用戶近期對「旅遊」主題有興趣,廣告主可以針對此主題投放廣告,而無需存取具體的瀏覽歷史。
另一項替代方案是加強與第一方數據的整合。廣告主可以鼓勵網站訪客登入或訂閱,以獲得直接的用户同意數據。GDN的AI工具則會將這些第一方數據與隱私沙盒的訊號結合,建立更完整的受眾畫像。例如,一家媒體網站可以將訂閱者的閱讀偏好數據導入,AI會在不暴露個資的前提下,尋找具有相似內容興趣的展示廣告受眾。
預測性受眾模型在隱私權時代扮演重要角色。GDN的AI系統可以分析廣告主的第一方數據(如購買歷史),並預測哪些展示廣告受眾最有可能轉換。例如,如果數據顯示購買高端相機的客戶通常也對攝影課程有興趣,AI會自動在相關的內容網站上展示相機廣告,即使系統並不知曉具體用戶的攝影行為。
情境定位(Contextual Targeting)也正經歷復興。AI驅動的情境分析工具能夠即時評估網頁內容的語義與情感,並投放高度相關的廣告。例如,在一篇關於「永續生活」的文章旁,可以自動展示環保產品的廣告。這種基於內容而非個人的定位方式,不僅符合隱私規範,也能有效提升品牌安全與廣告相關性。
AI技術與Google展示廣告網路的融合,正在創造數位廣告的新典範。從受眾定位的革新、創意產出的變革,到跨管道策略的整合,AI賦予了廣告平台前所未有的精準度與效率。對於行銷人員而言,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——挑戰在於必須快速適應新的技術環境;機遇則在於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達成更高的行銷目標。
無論您是大型品牌還是中小企業,現在正是重新評估策略的關鍵時刻。建議從第一方數據的強化開始,逐步導入AI驅動的受眾擴展與創意工具,並密切關注隱私權規範的發展。如果您需要進一步的專業指導,Topkee的市場增長專家能夠提供量身訂製的解決方案,幫助您在AI時代的廣告競賽中脫穎而出。
了解GDN廣告的應用和實際案例
透過數據策略提升廣告效益,實現精準行銷
探索AI如何重塑GDN廣告策略,推動行銷變革